首页河南文投 新闻动态 行业资讯

行走河南·读懂中国丨开封:山陕甘会馆有“三绝”
时间:2023-07-07 来源:开封网 作者:

  走进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徐府街路北105号的开封山陕甘会馆,细细端详院子的布局,看看这里的古代建筑群,品味一下被称作“会馆三绝”的砖雕、石雕、木雕,这个建造于清乾隆四十一年(1776年)的院子就会带你走进那个时代的生活。

  开封山陕甘会馆 袁洋 摄

  山陕甘会馆是清代山西、陕西、甘肃三省旅汴客商经商、贸易、联络同乡感情的场所,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。会馆为四合院式布局,面积达3870.29平方米,主体建筑置于中轴线上,由南向北依次为照壁、戏楼、牌楼、正殿,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,包含有左右掖门、垂花门、钟楼、鼓楼、厢房、东西跨院等。山陕甘会馆彰显着古代建筑艺术和商业文化,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
  说起山陕甘会馆,首先说说明朝洪武初累官至中书右丞相,被封魏国公、追封中山王的徐达。他有4子3女,有孙9人,其中四子徐增寿的儿子徐茂先,娶朱元璋第五子周王朱橚的长女兰阳郡主为妻。大概与周王的封地在开封有关,徐茂先在开封修建了富丽堂皇的府第,人称“徐府”。

  明末崇祯十五年,黄河水患,汴城被淹,直到清初,开封城仍是废墟一片。经过一百多年的休养生息,到乾隆年间,开封日渐繁华,南来北往的客商纷至沓来。当时商业,以农产品、布匹及日用货品为主,大多操纵于山西客商行帮之手。山西旅汴的客商,遂集资于今老会馆街(龙亭东侧)建起一处山西旅汴同乡会馆,简称“山西会馆”。后来,山陕两省的富商为扩大经营,保护自身利益筹结同乡会,清光绪末年,又加入甘肃籍商人,“山陕甘会馆”因此得名。

  作为商人会馆的典范,山陕甘会馆建筑设计和装饰艺术凸显着商业文化:从“馆庙合一”的布局设计到“馆市合一”的功能体现,三地商人打开了客地的商贸市场;精美绝伦的戏楼设计正是商人异地寻找“商路”的契机;不惜重金雕刻的层层木雕、石雕和砖雕宣扬着三地商人的财力,蕴含着商人异地求富的商业目的。无论是建筑设计,亦是建筑装饰,都体现了会馆的商业文化价值,成为商业文化的特殊载体。

  如今留下的院落仅剩关帝庙部分,这部分虽然不能反映会馆落成时的全貌,也很难想象到这个偌大的院子内还会有什么功能,但站在这个占地5.8亩、建筑面积为1882.51㎡的现存院落里,也不难体会到当时这个院落的样子会是多么的恢弘和古典,毕竟还可以窥见清代开封院落的影子。

  精美绝伦的砖雕 袁洋 摄

  山陕甘会馆为一处庭院式的建筑,主体建筑如照壁、戏楼、牌楼、大殿等置于中轴线上,附属建筑位于东西两侧,建筑之间以檐廊串联,整座建筑群整齐而精致。1986年,政府拨款对山陕甘会馆的关帝庙建筑进行全面整修。由于水患的淤积,全院地坪下挖60厘米,起土2000立方米,恢复了清代的原地坪。修复后的山陕甘会馆关帝庙部分,由照壁、戏楼、钟鼓楼、牌坊、正殿和东西配殿等组成。整个建筑布满了砖雕、石雕、木雕、将佛教故事、传奇人物雕制得惟妙惟肖,生动逼真,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。

  山陕甘会馆的照壁位于会馆中轴线的最南端,临街而设,沿街东西走向;整个照壁可分为台基、壁体和庑殿顶三部分。系用青砖磨砖对缝而成。台基为青石须弥座,是中国传统的基座形式之一。须弥座之上为照壁壁体,两面皆砌有砖雕牡丹和回字纹花框,背面花框内的不同位置砌有18条龙纹砖。四角用石雕“云龙捧寿”形成岔角。壁芯为石雕“二龙戏珠”图案,该石雕内为椭圆形,外为长方形,据说这与古人认识天体有关。山陕甘会馆照壁的背后是他书写的“忠、义、仁、勇”四个大字,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,成为会馆一景,不少游人在此驻足留影纪念。

  照壁 袁洋 摄

  由照壁入内,东西两厢,钟楼鼓楼对持,楼顶琉璃瓦覆盖,中装葫芦宝瓶。下有两层飞檐,四根通柱,十二根小柱。柱间树以隔扇。几何图形的塥心,通风透光,明亮雅致。楼内悬钟置鼓,庄严秀拔,击之,钟声嘹亮,钟音雄浑。顺甬道向北有牌楼一座,气势雄伟,装饰堂皇,面阔三间。次间向前后叉开,形成五楼三牌坊。中枢高耸,左右夹辅,飞檐参错,斗拱交互。旁边珠柱四立,有抱鼓石保护。石面雕刻龙虎相斗,双凤朝阳,蝙蝠扑云神话故事等。过牌楼,中为二殿,左右配殿,再北为正殿。这些殿宇,都用琉璃瓦覆盖,金碧辉煌,鲜艳耀目。脊饰华丽,有狮拥莲台、象驮宝瓶、奇兽奔驰等景。

  会馆布局严谨,建造考究,装饰华丽,最值得一提的就是馆内的雕刻和丹青。馆内遍布各种各样的木雕、石雕、砖雕等,雕工精美,造型栩栩如生,是中国雕刻艺术中的珍品,而各色的丹青彩绘极具民族特色,艺术价值极高。山陕甘会馆的三雕艺术,布局精巧、繁而不乱、构图紧凑、疏密相间、豪华精丽、巧夺天工。其题材、技艺不乏典范之作,包含的史学、美学、文学、民俗学价值更是弥足珍贵。(开封日报全媒体记者:田宏杰)

  转 自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微信公众号